【【历史】原创咎犯:晋文公的舅舅和重臣,为什么会被介子推瞧不起?】历史考古-文章-小虾米
晋文公结束了流亡生活,在回国途中,路过黄河,他手下另一位重臣咎犯提出:“臣从君周旋天下,过亦多矣。臣犹知之,况於君乎?请从此去矣。”。我跟着你这么多年,犯了不少错误,我自己都知道,你当然也不会不知道。为了不让你秋后算账,为了我的安全,请让我离开你吧。
这个咎犯,是晋文公重耳的亲舅舅。他犯过什么错呢?原来当初在齐国,齐桓公把齐女嫁给重耳。齐桓公死后,齐国发生动乱,重耳的部下都认为应该离开。但是重耳留恋安乐的生活和美丽的齐女舍不得走。咎犯就把重耳灌醉,抬到车上。重耳酒醒,车已经走了很远了,气的重耳拿起戈来,要杀咎犯。
咎犯说:“如果杀了我,能成就了您的大事,那我被杀也很愿意呀。”重耳也就放下了戈,气呼呼地说:“我的大事如果成功不了,我就吃了舅舅你的肉!”咎犯回答:“如果我不能辅佐你成就大事,那我的肉也是腥骚的,不好吃了。”这样插科打诨地一说一笑,舅甥、君臣间的矛盾,自然也就烟消云散了。
这是晋文公流亡途中的众多插曲之一。当时要杀舅舅咎犯,不过是一时生气,说开了就没事儿了。现在更加早已事过境迁。现在回国,胜利在望,富贵可得,咎犯为什么要重提旧事?难道他还真的担心从而会算旧账、杀自己吗?
当然不是。咎犯与重耳舅甥之亲,又相伴十九年,早已肝胆相照,不可能“秋后算账”。但是这十九年以来,从而作为流亡的王子,曾受到前面三位国君的迫害。而晋国的大臣,又有多少参与过对重耳的迫害?
咎犯在黄河边提出告辞,就是要求重耳许诺不念旧恶、既往不咎——不是只针对咎犯,而是像“千金买马骨”那样,以咎犯为例,昭告全国,来安定民心、争取人心。
晋文公很上道,立刻领会了舅舅咎犯的暗示,“若反国,所不与子犯共者,河伯视之!”投璧立誓。
这小小的政治手段,却收到了大大的效果:晋怀公派来抵御重耳的军马,却与护送重耳的秦军、代表重耳的咎犯,三方结盟。当重耳在武宫即位时,“群臣皆往”。而晋怀公圉,只能灰溜溜地逃走,不久被杀。
但是,品德高尚、政治上却天真的介子推,却预见不到这后来的结果。他只是看到咎犯假惺惺地要求告辞,重耳却以“共有”富贵来挽留。在他看来,这就是咎犯要求封赏了。
还没回国呢,就急着要封赏?然而更让介子推不满的,是这样的想法:重耳能回国为君,这是上天对重耳、对晋国的庇佑,并不是咎犯等“从亡”大臣的功劳。他们邀功,就是“贪天之功,以为己力”。介子推可不屑于这样的家伙为伍!
于是在渡黄河的时候,介子推“自隐渡河”。回国之后,他又在晋文公忙着外交内政、没来得及封赏他的时候,带着老母亲隐居到绵山去了。——当然,“火烧绵山”这种弄巧成拙的残忍故事,只是后世的附会,在早期的史料中并没有记载。
如果从人格的角度来说,高尚的介子推,是有足够理由鄙视咎犯的。
但如果从收拢人心、平定国家的政治角度来说,那个不太高尚、贪图封赏的咎犯,却给晋文公更大的助力。
历史文献,历史解密,历史档案解密,近代历史解密,历史故事,历史朝代,历史网,
【历史】原创咎犯:晋文公的舅舅和重臣,为什么会被介子推瞧不起?,秋后算账,也不会,另一位,我自己,瞧不起,晋文公,不知道,9301,小虾米,语音听资讯,最新资讯,热门新闻,热门资讯,http://www.580-8.com本文来源网络转发:如有版权问题,请联系:service#580-8.com(请将#换成@) 删除